從臨床學的角度來說,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構音障礙、聽力障礙、溝通障礙和失語癥等,這些癥狀阻礙孩子正常的社會交流,影響其一生。言語康復是以功能鍛煉、全面康復和回歸社會為目的,展開評估、診斷、訓練和治療一系列醫學行動,幫助有言語障礙的孩子回歸家庭和社會。

第一,改變心理認知。有言語障礙的孩子大多也有認知障礙,他們不能正確表達自我而產生煩躁、自卑、自我否定的情緒,越來越抵觸與外界交流,不愿與人接觸,封閉自我。這種壓抑的狀態會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言語康復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以專業的方法慢慢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引導他們走出灰色的世界。
第二,恢復參與能力。言語康復不是簡單的言語練習,而是一種良性的治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不斷給予引導,孩子積極作出反應,家長輔以鼓勵,形成一個三重的治療環,環環緊扣。孩子在參與中慢慢獲得自信,同時提高參與能力。后期孩子對于外界集體活動,也會積極參與,避免能力缺失。
第三,回歸家庭社會。回歸家庭社會是言語康復治療的最終目的,治療師從心理上、生理上、職業上進行全面康復訓練,克服孩子對于表達的恐懼感,使其恢復正常水平的認知、表達、交際能力,回歸正常生活。
言語康復是現代康復醫學中的一大部分,評估是第一步,在結束診斷這一步驟后,治療師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科學的康復方案,然后在接下來的訓練過程中依據孩子們的表現不斷調整治療方法,改善治療效果,一步步地指導孩子們恢復認知、參與力、信任感、表現感和社交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