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國“愛耳日”。“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歷經17年,對推進我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工作,提高人民群眾愛耳、護耳意識,減少聽力殘疾的發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中國殘聯等部門相繼出臺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殘疾人康復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輔助器具推廣和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為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進一步推動聽力殘疾預防和康復工作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由于我國聽力殘疾人數眾多,造成聽力殘疾的因素復雜,
聽力殘疾預防工作體系、防控網絡尚不完善,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服務亟待增強,實現“到2020年,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達80%以上”的目標,任務仍很艱巨。為此,特將第18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確定為:“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第十八次全國“愛耳日”宣傳口號:
?
?
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重視耳科保健,減少耳聾發生
防聾重在科普,治聾重在科學
關注聽障兒童全面康復
實施聽力殘疾人精準康復,共建共享小康社會
健康聆聽,幸福一生
?
1.什么是聽力障礙?
?
聽力障礙俗稱耳聾,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輕度:聽談話聲有困難
中度: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只能聽到幾個詞
極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也聽不到任何詞
聽力障礙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于兒童,則可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嚴重者可因聾致啞。
?
2.哪些是聽力障礙高風險人群?
有家族性耳聾病史者
曾有過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中
有耳毒性藥物應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