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全國“愛耳日”——“防聾治聾 精準服務”
發布時間:
2017-02-16
瀏覽次數:

??? 2017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國“愛耳日”。“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歷經17年,對推進我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工作,提高人民群眾愛耳、護耳意識,減少聽力殘疾的發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中國殘聯等部門相繼出臺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殘疾人康復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輔助器具推廣和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為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進一步推動聽力殘疾預防和康復工作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由于我國聽力殘疾人數眾多,造成聽力殘疾的因素復雜,

  聽力殘疾預防工作體系、防控網絡尚不完善,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服務亟待增強,實現“到2020年,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達80%以上”的目標,任務仍很艱巨。為此,特將第18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確定為:“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第十八次全國“愛耳日”宣傳口號:

?


?


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重視耳科保健,減少耳聾發生
防聾重在科普,治聾重在科學
關注聽障兒童全面康復
實施聽力殘疾人精準康復,共建共享小康社會
健康聆聽,幸福一生



?

1.什么是聽力障礙?
?

  聽力障礙俗稱耳聾,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 輕度:聽談話聲有困難

  • 中度: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 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只能聽到幾個詞

  • 極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也聽不到任何詞

  聽力障礙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于兒童,則可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嚴重者可因聾致啞。

?

2.哪些是聽力障礙高風險人群?

  • 有家族性耳聾病史者

  • 曾有過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 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中

  • 有耳毒性藥物應用史

  • 患有慢性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 有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

  •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

?

3.如何預防聽力障礙?

根據聽力障礙發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

相關新聞
05

/

12
2022
在兒童生長和發育之中各種啟蒙方法使用的不當,可能會造成兒童口吃或交流障礙,而在兒童幼年時期及時的進行...
10

/

20
2021
市場當中層出不窮的口肌訓練機構各有各的特點,但在服務質量水平上難以達到統一標準,如何從眾多的口肌訓練...
09

/

28
2021
對于我們日常的口腔訓練來說,其實并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但是對于有這一方面困難的朋友們來說,是一件很痛...
06

/

15
2020
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具有語言障礙時往往會送到廣州發音矯正機構進行治療,這些年齡廣州發音矯正機構也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