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大多存在著語言方面的問題,在認知、表達、接受語言信息這幾方面來說都相對較弱。目前市面上關于改善、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讓家長們難以甄別。有時候即便是有效的方法,如果不適合孩子,那么干預效果還是會差強人意,所以在對孩子進行語言干預的過程中,家長們有些細節一定要注意。
?第一項,就是要詳細掌握孩子的問題與實際情況?,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和家長們強調的,無論是對于特殊孩子的語言干預還是運動康復訓練,又或是想要改善孩子某一方面的問題,這一項都是對孩子進行干預的基礎。
而且只有在家長們詳細了解孩子的問題與情況下,面對各種各樣的干預方法時,才會具備一定的甄別能力,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情況,來對干預方法進行調整,讓其更加適合自己的孩子,干預效果自然也會有所提升。
第二項,則是建立在第一項的基礎之上,那就是擬定目標。?只有在詳細了解孩子的各項能力、問題以及實際情況后,才能更加準確判斷出提升孩子的哪些能力和優先幫孩子改善哪些問題才可以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等。在這一塊兒,即便是專家也是需要在詳細了解孩子的問題與情況后才能給出相關建議。
特殊孩子普遍在抽象思考方面的能力較弱,相對的舉一反三的能力也會相對較差,所以在教導、干預孩子時,我們最好是用實物來教導孩子的認知幫助孩子理解、通過演示與日常溝通來幫助孩子學習有用的溝通技巧。
而考慮到要保證孩子未來的自理能力,那么在教導、干預孩子的內容方面,要優先選擇貼近生活的實用內容,如生活用語、技巧等。
特殊孩子本身就存在著固有行為的特性,如果再一成不變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干預,就有可能導致在練習時孩子都會,但一變換環境或教具等孩子卻不會了。例如家長只在家里教孩子洗手,偶爾到商場帶孩子到洗手間洗手時,孩子卻顯得手足無措。
所以對于孩子的教導、干預一定要有變化,靈活應對,多把握生活中的教學機會,利用各種場景、情景對孩子進行教導。
在這方面我們也一直在與家長們強調,孩子的每項能力的發展都有相應的順序,而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同樣如此,所以在對孩子進行語言干預時,一方面要遵循孩子語言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則是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催促孩子甚至斥責孩子,避免孩子對練習、溝通產生排斥。
最后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孩子的語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們一定要保持耐心,堅持教導。另外在干預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通過嘗試,慢慢找到適合孩子的強化或激勵的方式,這樣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配合練習,有助于孩子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