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聰】5-6歲孩子語言有何特點,應如何引導發展?
發布日期:
2024-07-24
瀏覽次數:
【育聰】5-6歲孩子語言有何特點,應如何引導發展?

一般,孩子5-6歲言語器官已經發育成熟,能夠正確發出各種音節,并發現自己和別人在說話時的語音問題。


于是,孩子們開始害怕別人笑話自己,偶爾也會笑話別人,所以在說話時,盡力回避自己難發的音,同時,也希望自己把話說得清楚明白。


但由于經驗所限,詞匯不足,有些孩子經常出現一些語病和多余的動作,在敘述事情時,常離題無頭緒、沒次序、零亂,導致孩子愈發不愛開口。

如何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著重語音培養培養清楚地吐詞

能調節聲音的強弱,富有表現力,會抑揚頓挫,善于支配自己的呼吸。


特別要加強言語表現力的培養,5-6歲孩子在朗誦兒歌時總是拖長聲音,從頭喊到尾,聽不出節奏、韻律,也表現不出中心思想。


要教會按詞義發出聲音,讀出韻律,輕重音強度適宜。講故事時能根據情節需要,使用不同語調、聲色。



繼續豐富詞匯,學會正確使用詞語

孩子說話經常出現用詞不當,搭配不妥。


比如“小便,老師”,“喝水,老師”,“我給張小剛告老師”,“媽媽下班接我來,天就黑了”,“紅色的大紅花”,“灰色的小白兔”……根據這些弱點可專門組織詞語練習。


如玩編詞的游戲,用“紅”字說詞,紅旗、紅布、紅領巾、紅花、紅蘿卜、紅領章、紅帽徽、紅五星……把形容詞與名詞搭配起來,又出現一大批新詞,還可練習動詞及其他詞的搭配關系,孩子說起來很感興趣。


教會按漢語語法規則

講話漢語中句子的成分很復雜,孩子很難掌握,他們常常把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等各種成分互相顛倒,要教他們學會把主語放在前頭,謂語放在后面,并學會修飾。


比如“媽媽告訴我一定不要和小朋友打架”很多孩子在重復時把“一定”丟掉,一句話的成分過多,就記不住了。


也有時把一句話說得支離破碎,如“老師,我要小水桶,藍的。”“老師我要小白兔,灰的。”


遇到不對語法時,應及時給以正面示范,讓他重述正確的語句。

發展口語表達的幾點要求

學會正確回答問題,并善于發問

有些孩子回答問題常是所答非所問,問他“蒼蠅、蝴蝶、蜜蜂有什么一樣?”他卻回答“蒼蠅、黑色,蝴蝶白的,蜜蜂也黑色。”


這樣的孩子他也不會發問,很少動腦思索一些問題。


好問是孩子語言發展中的突出特點,應該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


問,就是觀察,就是思考。好問的孩子多數是興趣廣泛、好奇。


問,是智能發展的表現。


成人要正確對待孩子一連串地發問,應該鼓勵,啟發誘導,有問必答,答而正確,不該嫌麻煩,敷衍了事,更不能橫眉冷對去刺傷孩子。


成人耐心地解答,是對孩子的尊重、鼓勵,是發展求知欲的動力。

【育聰】5-6歲孩子語言有何特點,應如何引導發展?


培養孩子的講述能力

5-6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給別人講故事,但講起來東拉西扯,沒個主題,沒有條理,信口開河。


應該鼓勵愛講的興趣,培養會講的能力,學會按指定主題中心講述。


要說得清楚,就得看得明白,所以要引導他們觀察,在觀察基礎上,發展講述能力。


為孩子們創設良好條件,激起觀察的濃厚興趣,引起對新鮮事物的敏感。


比如觀察一年四季有什么變化,找出特征,發現規律。讓孩子們觀察春色,學會描述美麗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各有特色。


觀察時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并學會用不同詞表達不同事物。


【育聰】5-6歲孩子語言有何特點,應如何引導發展?


父母要不斷提出問題,引發思維

比如看蠶時,可問“蠶沒有手,怎么能把皮脫下來呢?”孩子經過細心看,便驚奇地回答:“我看見了,蠶脫皮是從頭上一節一節地脫,脫一節,身體向前拱一下,再脫一節,又拱一下,皮就脫下來了。”


讓孩子們看看,很多答案就自動找到了,而且能進行生動的描述。


問題提得有趣,具有誘發性,孩子的思路也就打開了,在問題啟發下,引起探究,學會講述。


【育聰】5-6歲孩子語言有何特點,應如何引導發展?


教會孩子按一定線索進行講述

成人的引導非常重要,教會孩子按一定線索進行講述,教會掌握層次,把握要點。


首先要說明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環境,然后再描述人物角色和具體活動。


講述動物時,要從外形的頭開始,逐步說到尾部。講述人物時要交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通過孩子自己講述的實踐,逐步掌握敘述的方法、語法結構和語言的藝術。孩子講述能力的訓練可為入學后的作文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要把訓練說話能力的工作貫串于學習、游戲、勞動及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中去,通過多種活動途徑發展聽、說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