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回答問題,并善于發問
有些孩子回答問題常是所答非所問,問他“蒼蠅、蝴蝶、蜜蜂有什么一樣?”他卻回答“蒼蠅、黑色,蝴蝶白的,蜜蜂也黑色。”
這樣的孩子他也不會發問,很少動腦思索一些問題。
好問是孩子語言發展中的突出特點,應該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
問,就是觀察,就是思考。好問的孩子多數是興趣廣泛、好奇。
問,是智能發展的表現。
成人要正確對待孩子一連串地發問,應該鼓勵,啟發誘導,有問必答,答而正確,不該嫌麻煩,敷衍了事,更不能橫眉冷對去刺傷孩子。
成人耐心地解答,是對孩子的尊重、鼓勵,是發展求知欲的動力。

培養孩子的講述能力
5-6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給別人講故事,但講起來東拉西扯,沒個主題,沒有條理,信口開河。
應該鼓勵愛講的興趣,培養會講的能力,學會按指定主題中心講述。
要說得清楚,就得看得明白,所以要引導他們觀察,在觀察基礎上,發展講述能力。
為孩子們創設良好條件,激起觀察的濃厚興趣,引起對新鮮事物的敏感。
比如觀察一年四季有什么變化,找出特征,發現規律。讓孩子們觀察春色,學會描述美麗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各有特色。
觀察時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并學會用不同詞表達不同事物。

父母要不斷提出問題,引發思維
比如看蠶時,可問“蠶沒有手,怎么能把皮脫下來呢?”孩子經過細心看,便驚奇地回答:“我看見了,蠶脫皮是從頭上一節一節地脫,脫一節,身體向前拱一下,再脫一節,又拱一下,皮就脫下來了。”
讓孩子們看看,很多答案就自動找到了,而且能進行生動的描述。
問題提得有趣,具有誘發性,孩子的思路也就打開了,在問題啟發下,引起探究,學會講述。

教會孩子按一定線索進行講述
成人的引導非常重要,教會孩子按一定線索進行講述,教會掌握層次,把握要點。
首先要說明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環境,然后再描述人物角色和具體活動。
講述動物時,要從外形的頭開始,逐步說到尾部。講述人物時要交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通過孩子自己講述的實踐,逐步掌握敘述的方法、語法結構和語言的藝術。孩子講述能力的訓練可為入學后的作文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要把訓練說話能力的工作貫串于學習、游戲、勞動及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中去,通過多種活動途徑發展聽、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