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會問:“我家孩子不肯說話,有時說話也是口齒不清,是不是因為舌頭有問題或者口腔肌肉有問題?”
這樣問的家長們很多都會簡單地認為孩子的言語問題是由口腔肌肉問題引起的。
其實不只是家長,國內的部分干預機構,他們也把口腔肌肉治療當做言語治療。有一些機構甚至會用針去扎孩子舌頭,用冰等物體去刺激孩子的口腔……
這樣做,真的對孩子好嗎?這是正規的口腔治療嗎?什么情況下孩子才需要口肌治療?語言跟口肌治療又有什么關系?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做口肌訓練呢?
① 我們要了解什么是口肌訓練?
② 哪些孩子需要做口肌訓練?
③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屬于需要做口肌訓練的范圍?
④ 口肌訓練如何進行,專業嗎?
口肌訓練又稱為口部肌肉運動治療,是語言能力訓練計劃中的一部分。
通過診斷評估,制訂訓練計劃,訓練受訓對象的下顎骨、唇部和舌頭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以改善發音說話及進食技巧。
簡單來說,口肌訓練就是解決孩子吃飯和發音問題的。
即使孩子需要透過言語治療來改善說話清晰度,也不是每一位都需要口肌訓練的。
口肌訓練的主要對象是那些從視覺或聽覺提示只能得到有限幫助的人士,他們無法透過聽從指令或看著模仿目標語音,例如聽到「把嘴唇閉上說m[媽]」后未能正確響應。
以障礙類別來說,口肌訓練適用于口腔肌肉功能性活動受損的人士,如:
唐氏綜合癥
唇顎裂
腦癱
言語失用癥
中樞性構音障礙
運動性語言障礙
實際上,咀嚼吞咽食物和講話都是使用相關的口腔肌肉群,如果家長看到孩子吃東西沒有問題,比如說孩子能吃各種堅硬的食物、吃水果會吐果核、吃魚能吐魚刺的話,就可以初步排除孩子是因為口肌的問題導致言語問題了。
判斷孩子需要做口肌訓練的方法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預警信號,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日常生活行為,進行初步的判斷。
口腔肌肉發育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若孩子在各年齡層有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可多加留意他的口肌發展是否出現異常:
還是經常出現嘔吐反射,吞下半固體食物(如:白粥)時嘴唇不會合上,咀嚼期間嘴唇和臉頰很少活動咀嚼時嘴唇不會合上,吞東西時舌頭經常伸出來,用杯子喝水時,水經常從嘴巴流出經常流口水,不能使用吸管喝水,不能自如咬食肉類或較堅硬的面包咀嚼時無法把食物從一邊轉移到另一邊,咀嚼時舌頭很少活動我們應該這樣做:
可以肯定的說,進行專業的言語治療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還要家庭配合訓練。
言語治療師會針對孩子的口肌弱項,去安排個別化教學計劃(IEP),并根據訓練效果不斷調整訓練計劃。
當然,“口肌訓練”并不拘泥于在課堂上進行,在自然生活中,也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比如吃飯、玩耍等休閑時間。
但是,家長們如果想在家給孩子做相關訓練,一定要經過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指導,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干預是非常危險的。
這里再分享幾個在家里可以用的口肌訓練小游戲。

(1)舌體靈活度訓練,上下、左右伸舌
(2)舌肌按摩,下巴下凹陷處向前上方推動
(3)發舌尖音尤其是舌尖中音d、t、n、l
(1)發音訓練,雙唇音b、p、m
(2)唇力度訓練,讓孩子嘴巴撅起,治療師或家長用手捏住,讓孩子用力張開嘴巴
捏住孩子嘴巴,用鼻子吸氣使嘴巴兩邊鼓起再捏住鼻子,中間停頓三秒鐘
訓練過程首先是運動功能方面的訓練,然后是在此基礎上的構音和表達的訓練。在發音的順序上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以增強孩子的訓練欲望,改善錯誤的構音習慣為主,治療的次數原則上是越多越好,但要避免過度的疲勞。
以上的訓練可加強孩子的言語能力,但若發現兒童說話及發音問題持續,應及時就醫尋找言語治療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