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18922441941
李老師13728069466
王老師18922441926
作為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方式,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很關鍵的,兒童口部肌肉發展與其語言發展息息相關,對口部肌肉發展有障礙,以及正處于語言發展中的幼兒尤為重要。
口肌訓練的目標
口肌訓練應于語言治療同時進行,口肌訓練的目標是:?當孩子想說什么時,她能比較清楚的說出來。
改善發音說話,提高說話清晰度;
增強口部肌肉獨立活動力;①獨立活動力:一組或多組肌肉以穩定性和足夠的力量為基礎的分開活動;②分級調控:基于獨立活動力,通過空間運動的分段控制(唐氏孩子對腹腔的分級調控困難,說話時不能控制氣流);③緊繃的姿勢:用來補償穩定性弱的異常姿勢,阻礙活動性(因為唐氏孩子肌張力低,說話時會采取緊繃的姿勢,如:喝水時壓扁吸管而不能喝進水,說明下顎骨有困難,采取用力壓扁吸管來補償喝水的動作)。
訓練前需了解的知識
身體姿勢——由于肌張力低,通常口部張開合不攏;
合唇能力較弱——身體原因(敏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腫大、吞咽障礙);下顎骨弱(面頰肌肉弱所致);合唇力弱;
感知——感覺不到口水在口里,或者感覺到口水但不喜歡在口里的感覺,要把口水吐出來;
舌頭后縮能力較弱——舌頭一直向前,不能或后縮能力弱。
相關能力:
觸覺系統可使用海綿棒測試,在舌頭、內頰、舌尖、上顎牙齒后、上顎左右轉動擦。
觸覺低敏:表現為不愛喝水,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經常把東西放進口里咬。結果——導致說話時感覺不到口部的活動,因而影響言語能力;
觸覺高敏:表現為不喜歡吃東西,小口小口咬東西,舌頭反應過敏,不喜歡運用舌頭。結果——活動舌頭會使他們很痛苦,影響說話;
混合性觸覺敏感:任何高敏、低敏或正常敏感度的組合。表現為孩子不喜歡發“KE”音,因發此音時會觸碰上顎
波動性觸覺敏感:反應隨時間、天氣、環境等因素而改變
防御性觸覺敏感:對觸覺刺激有負面或情緒的反應。做訓練時,注意不要一開始就直接從孩子的面部做起,否則會引起孩子驚慌從而影響訓練的效果,要按照手部→背部→頭部后面→面頰→嘴巴→口腔的順序一步步來。
身體各部分的獨立活動力:
類別正常不正常;
頭部及身體頭部轉動時身體不動頭部轉動時身體一起動;
下顎骨及身體說話時頭部不動說話時頭部也在動;
唇部-面部-眼睛及下顎骨說話或眼睛動時,下顎骨不動說話或眼睛動時下顎骨動得厲害;
舌頭及下顎骨舌頭向左右移動時,下顎骨不動舌頭向左右移動時,下顎骨在動,且身體也動;
肌肉活動:
下顎骨是舌頭的支點;舌頭后縮-舌尖提升/下壓——發音說話的最重要部分;
舌頭后縮-舌頭向兩邊擴展——說話流利的部分;
唐氏的后天功能障礙:
舌頭放在上下牙齒間原因:肌力低張且長期用奶瓶喝奶導致舌頭不會后縮;
傳導性弱聽原因:躺著喝奶導致中耳炎;
上呼吸道問題經常感冒原因:嗆奶導致呼吸道感染;
口部張開原因: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用口呼吸;
舌頭較大原因:舌頭不能后縮而顯得較大;
上腭高而窄。
訓練建議:
從現在開始訓練,永遠都不遲;
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否則訓練容易失效;
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奶瓶喂養,保證耳朵的位置比嘴巴高。吃奶20分鐘內讓孩子保持坐姿或豎抱,不要平躺;
不鼓勵孩子把舌頭伸出嘴外的動作,如舔嘴唇。所有的舌頭練習都應該可以在口腔內完成;
盡早戒奶瓶(16個月前),長期使用奶瓶飲水影響舌頭后置致使發音能力低;也不要使用吸杯即鴨嘴杯(吸杯會使舌頭只能前后動不能左右動),改為直接用杯子、吸管或調羹進食。
訓練注意事項:
所有的訓練一定要保證孩子呈最佳的坐姿:身體與大腿成九十度,大腿與小腿成九十度,小腿與腳成九十度,雙腳掌觸地。除了嘴巴、舌頭、下顎可以動,其他部位的肌肉都不能動(比如說不能聳肩,頭后仰等等),以訓練正確的肌肉,否則當孩子口部肌肉功能還不正常時,他們容易用其它部位的肌肉來幫助較弱的口部肌肉。未能自己坐直的小BABY可以采用抱姿呈90度或40度角的姿勢,頭部盡量固定;
所有工具由訓練者拿著,不要讓孩子拿;
孩子除了口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可以動,其它部位應保持放松的狀態,否則孩子會用頭部或其他肌肉幫助運動;
訓練者的坐姿始終保持與孩子平視,否則孩子會仰視或俯視,不能實現90度的坐姿。
口部肌肉訓練內容
【喂食】
吃東西所用的肌肉與說話所用的肌肉是一樣的,因此正確的喂食是一種口部肌肉訓練方式;
調羹喂食——喂食時要把食物放進側邊臼齒上,鼓勵孩子把舌頭向兩側移動;①側置:打橫調羹喂進嘴里。側置→反手側置,輪流。練習合唇,協助發m b p音;②前置:平常用法,調羹前端伸進嘴里。練習圓唇,協助發u o音;③調羹啜飲:將放有食物的調羹置于雙唇之間(不是牙齒之間或舌頭上)向后吸吮。練習舌頭向后縮功能;
叉子——更易于讓孩子把食物側置于臼齒上,選用手柄較粗大的叉子讓孩子橫握,左右手輪流,每次只叉一塊食物;
吸管治療;
訓練用杯子——用杯子比用吸管困難,因此訓練時用的飲料要比吸管用飲料更容易吸引孩子,盡量不要放同一種飲料在杯子和吸管中,保持穩定的坐姿;
固體食物咀嚼:當孩子舌頭不會向兩側動時,應把食物放在大臼齒位置,以免孩子沒有咀嚼就吞下去;注意:喂食時保證孩子頭向前傾,而不是向后。不要硬塞食物給孩子,否則孩子的頭部向后,易致防御性敏感。
【下顎骨練習】
如果孩子說單字很清楚,說句子不清楚,很大機會是下顎弱。有些孩子因為下顎弱,說話時不愿意張開嘴,導致說話快而不清楚;
孩子在12個月以前有咬合反射,手指放在牙齦上會自動咬合。可以利用孩子的咬合反射多做咬合練習鍛煉下顎,同時為以后主動咬合練習打下基礎;
檢測:把牙膠放在一邊的大臼齒上,如果孩子能不停的上下咬合(其它部位不能動而且下顎不能有左右滑動的動作)10次以上,換邊再檢測,看兩邊次數是否對稱相等,下顎檢測完成
訓練系統:手指→軟牙膠手指套(無牙BABY)→軟頭咬牙膠棒(大于12個月)→T字牙膠棒→P字牙膠棒(大于2歲),目標為每邊能做十次。正常4歲兒童可以做完一整套練習而不覺得累;5.訓練下顎骨時要固定孩子的頭部和頸部。
【呼吸】
我們說話時,吸氣入腹,呼氣至喉時,喉部肌肉控制氣流是從鼻出或從口出。因此喉部肌肉要不停的運動,若喉部肌肉弱,則會影響發音,比如鼻音很重、說話不清楚;
吹肥皂泡訓練:目的在于訓練有控制的口腔氣流,通過腹部肌肉控制,下顎穩定性訓練,圓唇,舌頭后縮得以完成。進階式吹肥皂泡訓練:一定要從第一步做起,其后觀察孩子可以在哪一步開始訓練,每一步驟的成功標準是10次。①把肥皂泡放在孩子嘴唇上碰破——訓練感知;②讓孩子在肥皂泡上呼氣碰破;③把肥皂泡從棒子上吹走——泡泡在棒上;④把肥皂泡從棒子中吹出;⑤小熊肥皂泡(舌頭后縮從這里開始);⑥使用手偶等辦法吸引孩子,吹出肥皂泡給手偶吃的游戲(延長吹泡氣流);⑦吹泡棒離手偶18英寸;⑧吹泡棒離手偶2英尺;⑨吹泡棒離手偶2.5英尺;注意:禁止任何身體補償的動作。
吹笛子進階式練習:目的在于發聲,減少流口水,合唇,圓唇,縮舌,增加說話清晰度等。需要最普通的那種塑料笛子,小口琴,各式的哨子,派對上常用的吹起會伸長不吹會縮短卷起的那種笛子,吹氣球等等。每一種笛子需要孩子能快速連續吹響25次為合格,除了下顎、腹肌、唇、舌頭可以用力,其它部位不能用力。
咬牙膠棒包括三個循序練習:咬牙膠棒練習、咬牙膠雙棒練習、咬牙膠棒下顎骨穩定練習。目標是維持理想的咬合姿勢——膠棒置于最后2顆臼齒上,維持膠棒與口部呈90度角。
【唇部練習】
壓舌棒:訓練下顎穩定性,下顎與嘴唇的獨立活動力,唇部外圍肌肉的力量。a.把一根壓舌棒(即醫生檢查喉嚨時用于壓住舌頭的那種扁平的短木棒,類似冰棍的棒子)打橫水平置于合上的雙唇間,維持25秒;b.在壓舌棒的兩邊各放一個一角硬幣,維持25秒;c.繼續加硬幣直到兩邊各加8個硬幣,維持25秒;
紐扣拉力練習:訓練嘴唇和下顎的獨立活動力以及合唇力。把紐扣穿上韌一點的線如牙線,把紐扣置于孩子牙齒與嘴唇之間,嘴唇合起,訓練者把連著紐扣的線用穩定而柔和的力向外拉,孩子保持合唇維持15秒。可從大紐扣(7、8英寸)開始練習,直到用一般襯衣的紐扣。
【進階式吸管練習】
目標在于練習唇部力量,舌頭后縮,圓唇。用一套不同設計的吸管,從直的到轉很多圈的,從粗的到細的,飲料可從水狀的液體,到酸奶狀,到布丁狀物。全天喝水都用吸管。在口中的吸管應不超過一英寸長(2.5厘米),避免孩子用牙齒咬住或用舌頭玩吸管,以鍛煉唇部的力量。必要時可將一唇墊固定于吸管上部,唇墊上部只留出2.5厘米吸管頭讓孩子吸。
相關推薦
MORE
廣州黃埔育聰康復中心
020-32036081 / 020-38210984
黃老師18922441941 王老師18922441926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大沙北路123號二樓
粵ICP備16119336號-1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