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聰】如何教導小孩的言語模仿?
發布日期:
2025-04-22
瀏覽次數:
【育聰】如何教導小孩的言語模仿?


Preface''

我們必須有創意及耐性才能成功教導孩子模仿說話,所以若果可以在訓練中了解孩子的喜好及分析他們的能力必定能事半功倍!




【育聰】如何教導小孩的言語模仿?


能夠模仿別人的言語是學說話的基礎,但一部分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模仿能力薄弱或不全面,拖延了語言的發展,導致跟別人溝通變得困難,而這些失敗的經驗往往令孩子避免使用語言,甚至用不當的行為達到溝通的目的。所以,提高孩子的言語摸仿能力能夠帶來根本的改變

教導孩子模仿發聲的先決條件是孩子已經有基本的模仿能力,例如可以模仿別人不同的肢體動作,一些自發的聲音,及有助于學習的行為,包括適當的專注力沒目光接觸。訓練的初期階段,我們要先讓孩子模仿口部動作,例如摸牙齒,飛吻,伸舌頭。當孩子掌握模仿這些細致的口部動作后,我們可以進入模仿聲音或言語的階段。



您可能會看到孩子在探索一個活動時總是喜歡重復十幾甚至幾十次,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樣的重復卻使孩子得到極度的滿足。因為“重復”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方式。重復是孩子學習必經的過程。通過重復,他們形成記憶,理解原理,也建立自信。為什么需要重復?下面條條君就給您科普下寶寶的模仿敏感期吧


什么是模仿敏感期?




【育聰】如何教導小孩的言語模仿?


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寶寶就開始了他的模仿。寶寶一出生就會條件反射地模彷大人臉部的動作,譬如吐舌頭。不過,據研究發現,只有當寶寶在1歲左右時的模仿才標志著真正模彷的開始,或者說是具有自我意識和目的的模彷開始了。


一般來說,模仿的敏感期大概在1歲半2歲左右出現。處于模彷敏感期的孩子會像個影子,你干什么他干什么,或者小朋友干什么他干什么。其實有時他并沒有真正的需求,而只是為了模彷而模彷,從中能夠吸取很多直接的經驗。


模仿通常可以分四個步驟:


看或聽——消化吸收——嘗試模彷——練習。


拿學習語言來說,當寶寶能夠說出“爸爸”、“媽媽”這樣的簡單詞匯時,他們只是在單純地模彷他們聽到的音節。


時間久了,他們從無數次的反復“練習”中,明白了這個詞的意義,并且把它應用在他的對話中,于是,他的模仿也就取得了“終極”的成功。


模仿能力還是孩子認知和發展獨立性的墊腳石,孩子會通過模仿中發現,他可以控制一些事情,于是他將模仿成為了一種自覺意識。


以下是教導模仿發聲的要點:
【育聰】如何教導小孩的言語模仿?


  1. 開始訓練時,我們要選擇孩子可以準確發出的聲音作為訓練目標,先讓孩子了解模仿說話的原理(當老師說「跟我說:啊」,孩子要發出一樣的聲音),及保持受訓練時的成功感。


  2. 當孩子理解模仿聲音的原理,訓練目標可以進展到孩子還未掌握但貼近準確的聲音或字。


  3. 為了增加孩子上課的樂趣,訓練目標可以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及人物的名稱,例如「媽」,「車」,「餅」


    【育聰】如何教導小孩的言語模仿?


  4. 如果孩子已能夠辨別對象的名稱,我們可邊拿著對象邊發出模仿的指令,讓孩子更容易說出目標的聲音或字。但若果對象的出現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或誘發滋擾行為的話,我們應該避免拿著東西教學。


  5. 透過有趣及輕松的方式教學,令孩子積極嘗試發聲。我們可以拿著動物模型模仿動物的叫聲;及在輕松的地方進行練習,例如在游泳池里,滑梯上,沙池里。


  6. 練習開始時,我們也要接受及獎勵不清楚或還未準確的發音,然后逐漸提高要求。


  7. 當孩子發音不清楚或還未準確時,我們記在孩子發音后再示范正確的發音


  8. 若孩子的表現較差,我們也不要給予嚴厲的回應,避免令孩子不敢嘗試說話。反而,我們應該繼續以輕松的方式給予響應,及鼓勵孩子繼續嘗試


  9. 當孩子可以準確模仿單字的時候,我們可以逐步增加語句的長度


  10. 我們必須有創意及耐性才能成功教導孩子模仿說話,所以若果可以在訓練中了解孩子的喜好及分析他們的能力必定能事半功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