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聰】無語言表達能力的特殊癥兒童如何訓練?
發布日期:
2025-06-26
瀏覽次數:
【育聰】無語言表達能力的特殊癥兒童如何訓練?

第一階段:模仿期

1、口部動作模仿:從被動輔助其動作到能依從指示模仿。動作有:張大口、閉上口、打哇哇,伸收舌,彈響舌,舔唇,咬唇,撥唇等。

2、氣吸訓練:每天堅持做一定數量的跑步,上下樓梯,仰臥起坐,增強肺部呼吸能力,模仿深呼吸、被動抓癢笑、輔助壓擠腹部使出喉嗓聲、吹哨子等。

3、交往動作模仿:聽指令拍拍子表示高興、擺擺手表示再見、拱拱手表示感謝、伸出手表示要東西、拉拉手表示友好等。

4、模仿發聲:仿哭聲,抓癢令發出大笑聲,張大嘴巴發聲“啊……”即使是無意義的叫也要給其強化。


第二階段:訓練發單音(疊音)時期

這個階段要注意建立剛t注視及對視,使學生學會模仿訓練員的口型發音,此時不需刻意糾正兒童發音的正確性,以防止挫傷兒童的自信心及學習興趣。

1、要充分利用兒童喜歡的玩具轉化為對訓練者面部的注視,提高目光對視時間,使兒童較好的模仿口型發音。

2、使兒童知道聽叫其名字時會產生反應如回頭、抬眼等,學習應答“哎”!

3、從兒童最親的人物母親開始,學習發唇音“媽”。

4、滿足兒童的動機需求,在拍一拍,親一親,抱一抱,打一打等的動作中學習發爆破音“拍、打、抱”。

5、從喜歡吃的食物開始學習,(如“鍋巴”發音“巴巴”,“棒棒糖”發音“糖”,仿真玩具老虎發音“虎”等)。

6、采用“轟炸式”方法,對能發出的音,教師進行多次的重復刺激和訓練。

7、看圖片'練習發音,模仿說出單韻母“a…”,說出物品名稱如:車、梨、杯等。

8、看仿真玩具,模仿聲音,動物叫聲,汽車、火車及打槍的響聲等。

【育聰】無語言表達能力的特殊癥兒童如何訓練?

第三階段:學習發雙音節詞語時期。
這個階段讓兒童學會模仿兩個音節的連續發音,它是標志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可把認知作為滲透教學。

1、利用兒童已會的單音節開始學習疊音如“爸爸、媽媽、杯杯、瓜瓜、包包”等。

2、在會發的音節的基礎上學習雙音節詞語如:“杯子、西瓜、面包”等。

3、利用實物和圖片,幫助兒童進行雙音節詞語的發音學習。可采用先指指“杯子”,拿起“杯子”,說出“杯子”三步驟學說詞語。

4、兒童學說雙音節詞語階段,不易矯正發音速度及音質,需要增加說出詞語的數量,鼓勵兒童敢于仿說,但要重視口型模仿發音時的音節數量。

【育聰】無語言表達能力的特殊癥兒童如何訓練?

第四階段:簡單問答溝通訓練
這個階段,讓兒童能建立簡單的問答對話。學習知道與自己有關的熟人之間的關系,會表達自己的需求。1、以兒童自己為中心,從問答練起,如你叫什么?你幾歲了?

2、從兒童動機訓練,拿著他喜歡的食品問:誰吃、誰要、誰玩。

3、從表揚問起,誰棒、誰好、誰做對了。

4、分辨兒童與熟悉人的關系,用提示自答方式。你是爸爸?媽媽?是老師?是爺爺?是奶奶?等。訓練中注意統一問話指示,兒童熟悉的人統一發指示:“叫我”如(老師、姥姥、媽媽、阿姨等)。還可利用電話,學習簡單的對話。當父親來電話時,清兒童對話“爸爸好,我想你了”等。

第五階段:認讀仿說句子的訓練
在這個階段,使兒童在掌握一定文字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和文字,學習認讀句子,說兒歌,進一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1、認讀簡單句子。如“太陽出來了” “小明在跑步”

2、讀兒歌。如“大蘋果”, “小白兔”等。
3、唱簡單歌曲。如“我有—個好媽媽”, “兩只老虎”, “小手拍拍”等。
4、表達需求。如“我要吃奸東西,我要出去玩”等。
5、讀句子依從指令做事。如“清把杯子給我,請坐在椅子上”。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對無語言表達能力的孤獨癥兒童訓練,是一個長期又艱巨的過程。老師與家長首先注意建立親情,友情。即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后,我們的訓練才能奏效。

2、開展語言訓練,教師要起主導作用,家長要起主要作用。專業教師指導并給家長做示范,使家長也能在老師不在的情況下連續訓練,持之以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每個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訓練階段及內容要因人而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及時修改方案。
(二)建議:
1、對孤獨癥兒童的訓練,家長——定要親自參與,盡可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按計劃開展訓練。

2、訓練內容要做到一切從兒童實際能力出發,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3、采取定時、定地點、定專人開展訓練。有助于初期語言訓練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充分調動兒童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助于兒童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5、訓練中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并注意行為強化的原則。

【育聰】無語言表達能力的特殊癥兒童如何訓練?

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