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語音發育的三個階段
發布日期:
2021-06-25
瀏覽次數:





人的語言不是從會說話的那天開始的,兒童自呱呱墜地起便開始學習語言。兒童的前言語階段,一般指兒童語音的發育階段。西方學者通常將前言語階段分為啼哭階段、咕咕聲階段、咿呀學語階段以及過渡音階段。我國學者根據對漢語兒童早期語言發育情況的追蹤調查,將前言語階段——嬰兒語音發育分為三個階段。







1.


簡單發音階段(03個月)




新生兒即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非常感興趣。

?出生不到10天的新生兒就能區別語音和其他聲音;

? 12天的新生兒具有目光凝視或轉移、停止吮吸或繼續吮吸、停止蹬腿或繼續蹬腿等身體行為,對說話聲音和敲擊物體聲音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

? 24天之后的嬰兒能夠對男人的聲音和女人的聲音,撫養者(父母)和不熟悉者的聲音作出明顯不同的反應。嬰兒的發音是從反射性發生開始的,哭叫是嬰兒第一個月的主要發音。此間嬰兒學會了調節哭叫的音長、音量和音高,能夠用不同的哭聲表達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2個月的嬰兒能夠從各種混合組成的話語中分辨出不同的語音,在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對成人的逗笑報以微笑,并出現喁喁做聲來吸引撫養者的注意。此時漢語嬰兒的發音大多為簡單的元音,類似于漢語單韻母(如/a//u/、/o//i/、/e/)和少量的復韻母(如/ai/、/ei//ou/、/en/等)。此外,還有打嗝、咽食、吐唾沫以及笑聲都類似于輔音。




嬰兒語音發育的三個階段






2.


連續音節階段(48個月)





? 大約從4個月起,嬰兒發音出現明顯的變化,增加了很多重復的、連續的音節。一方面,嬰兒發音較多的是對成人的社會性刺激作出的反應;另一方面,發音內容大多以輔音和元音相結合的音節為主,并且有一個從單音節發聲過渡到重疊多音節發聲的過程。

? ?47個月,漢語嬰兒發音大多類似于零聲母音節和部分聲母加韻母的單音節,(如拉長音的/ya/、/ao/、/wa//ba/、/bei/、/da//dei//hi/、/gong/)等。這種情況反映出嬰兒發音結構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同時,這一時期的嬰兒正處于辨調階段,他們能區別男聲和女聲、熟悉和陌生的聲音、憤怒和友好的聲音。但對區別語義的漢語字、詞、聲調并不敏感,而是對父母或其他成人說話時表現情感態度的語調十分注意,能從不同語調的話語中判斷出交往對象的態度。父母用愉快的語氣與嬰兒說話時,語調出現升揚的變化,4個月嬰兒便能用微笑和喁喁做聲作出反應。6個月之后的嬰兒能感知三種不同的語調(愉悅的、冷淡的、惱怒的),同時出現較多的重疊性雙音節和多音節現象,開始有近似詞的發音,如/mama-ma-mama/、/ba-ba-baba/??梢哉f,這是嬰兒對發音結構更高級的控制的反映。410個月,逐漸學會使用不同的語調來表達自己的態度,而這種表達往往伴一定的動作和表情。






嬰兒語音發育的三個階段




3.


學話萌芽階段(912個月)









連續音節的發育,又有新的特點,即不單是同一音節的重復,而是明顯地增加了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音調也開始多樣化。近似詞的發音也增多,同時嬰兒也開始模仿一些非語言的聲音或成人發出的語音,這標志著嬰兒學說話的萌芽。此時,漢語兒童能夠發出一連串變化不同的輔音加元音的音節,發音形式更加接近漢語的口語表達,有重疊音和升調,似乎在說某個句子;嬰兒此時的發音往往是一種固定情景的學說話活動,他們力圖使自己的發音接近某些詞語的發聲;嬰兒在這段時間的發音更加復雜多樣,有些前階段沒有出現的輔音,如漢語聲母的x、jq、s、zi也開始出現。

10個月的嬰兒大約可以理解10個左右的表示人稱、物體和動作的詞。1歲時,發生理解反應的祈使句和疑問句超過十個。嬰兒說得少,說得不清楚、不準確,但懂得很多,也能執行簡單的指令,并建立相應的動作聯系。如成人說:跟奶奶再見!嬰兒就會揮揮小手。這表明嬰兒對某種交際信號具有相當穩定和牢固的印象。

嬰兒最初掌握的詞語,都與某一特定的對象相聯系,與他們每日所感知接受的語言有著必然的聯系,具有專指的性質。如狗狗就是指他自己的玩具狗;聽到這個音,只對某一特定的燈反應,而對其他的燈卻不會發生反應。所以,這個音沒有概括性,并不是一個真正的詞。大約從10個月開始,嬰兒會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單詞,這是嬰兒語言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里程碑。


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