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聰】真愁人!娃兒說話晚 / 說不清 / 說得少 / 語言倒退是什么原因?能等等看嗎?
寶寶語言問題是很多家長共同關注的點
一起來看一下以下三個事例吧
·?2歲半,男寶,理解完全沒問題,但只會叫阿爸阿媽阿奶阿婆這四個稱呼,別的一點都不會,這種情況需要就醫嗎?還是再等等?
·?我家寶寶兩歲了只會說十幾個詞,整天就嗯嗯、喋喋這兩個詞表達需求,教她特不跟著學,愁死人了。
·?兒子十九個月,現在就會說爸爸媽媽奶奶,爺爺都說不清楚,雖然我知道說話不能急,但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說的好溜,心里還是非常羨慕的。
所以,今天主要圍繞?兒童語言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困惑的你。
首先,說話晚≠語言發育障礙。
語言發育遲緩是因為一些外在原因導致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那么,如何判斷孩子是說話晚還是語言發育障礙呢?
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因素很多,這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檢查、評估,從多維度判斷。
比如:以下6個維度中,當其一個維度出現“紅色預警”時,就需要判斷這個維度中“紅色預警”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專業的康復干預。
0~3歲是兒童智力發育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
對于孩子說話晚,能否追趕上同齡孩子,要根據他的個體情況來具體分析,有這類困惑的家長可以將孩子具體的情況發送至后臺,我們將為您進行專業的解答。
1歲多的孩子就會叫爸爸媽媽了,正常發展的3歲孩子,已經能和大人暢通無阻地溝通了。
但3歲的小朋友只會叫爸爸媽媽,語言能力對比同齡孩子,明顯落后了一大截。
針對這種特殊情況,并不建議送去幼兒園,或者早教班。
首先,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很多因素息息相關,比如聽力障礙、大腦語言中樞發育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
當孩子語言發育出現了異常,要注意排查疾病方面的因素。
其次,進幼兒園≠干預,更無法替代專業評估找出孩子究竟問題出在哪里。
孩子語言發展關乎著智力發育,有關鍵期、黃金期!一生只有一次,建議媽媽盡快尋求專業的幫助,以免耽誤孩子。
小朋友這種情況需要及時看醫生。
語言能力“倒退”?是非常明顯的社交技能喪失,很有可能小朋友還伴隨有其它方面的倒退。
比如目光注視、社交反應性微笑、發聲頻率、運動發育...
在自閉癥兒童中發育倒退整體的發生率約為30%。
部分自閉癥兒童在出生后1~2年發育軌跡正常,但隨后便出現喪失已獲得技能的情況,可涉及語言、社交手勢、運動等多個領域。
在面對孩子不說話的情況下,要搞清楚孩子是“不太會?”、“?不需要?”,還是真的“?不愿意?”。
可能是其語言發展可能落后于同齡人,甚至可能存在語言障礙或其他發育障礙。
孩子不需要說話,因為家長在其說話前就理解并滿足了孩子的需求,環境過度滿足而造成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如果得不到好處,甚至常常因為“說話”這件事得到壞處,那么幾次之后孩子就失去了想要說話的興趣和動機了。
語言作為社會交流工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進行對話交流和認知理解。
從嬰幼兒期開始,我們在每個不同年齡段都會根據所處環境承擔不同社會角色和遵守社交規則,通過他人描述而明白規則并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適應適應社會環境和自己在社會環境中的角色。
而語言作為溝通的橋梁,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性,所以家長們對于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要引起重視。
影響兒童語言發育的原因有很多,想要知道寶寶具體屬于哪種情況,還需要到專業的機構進行嚴格、全面的評估才能確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