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聰】口肌訓練和言語訓練的區別
發布日期:
2025-03-07
瀏覽次數:

【育聰】口肌訓練和言語訓練的區別

很多父母會問:“我家孩子不肯說話,有時說話也是口齒不清,是不是因為舌頭有問題或者口腔肌肉有問題?”這樣問的家長很多都會簡單地認為自閉癥孩子的言語問題是由口腔肌肉問題引起的。

其實不只是家長,國內的部分干預機構,他們也把口腔肌肉治療當做言語治療。有一些機構甚至會用針去扎自閉癥孩子舌頭,用冰等物體去刺激自閉癥孩子的口腔……


這樣做,真的對自閉癥孩子好嗎?這是正規的口腔治療嗎?什么情況下我們的自閉癥孩子才需要口肌治療?語言跟口肌治療又有什么關系?



-01-
口肌訓練≠言語治療

口肌訓練是針對跟說話或進食相關的口腔肌肉群進行鍛練。?訓練內容針對下顎、嘴唇、舌頭、軟顎、喉部等肌肉來進行,按需要加強這些肌肉的活?動力量、幅度、速度?、耐力、?穩定性和協調性。?訓練的過程或會按需要使用不同工具提供觸覺提?示,像是壓舌棒、吹氣笛、牙膠、吸管、震動器等。


口肌訓練是言語治療的輔助性治療項目。一些跟發音或進食無關的口腔活動并不應該納入訓練,例如吹鼓臉頰、舌頭左右擺動。


有些家長還以為自閉癥孩子只要多做口肌訓練,他的語言溝通能力就會越來越進步。其實這是不會發生的。?自閉癥孩子不能發音或說話不清,未必是?因為口腔肌肉問題引起的,更多的是自閉癥孩子本身有語言溝通發展問題,在理解和表達方面達不到對應語言發展階段的應有能力。


此外,自閉癥孩子的發音是有發展階段的。?2歲左右的自閉癥孩子,一般能夠掌握雙唇音,例如可以清楚說出baba(爸爸)、mama(媽媽)之類的單詞。難度更高是平翹舌音,如廣東話中帶/s、ts、h/聲母的字詞,比如「小心」,或普通話中帶/z、c、s/和 /zh、ch、sh/聲母的字詞,比如「坐車」、「生菜」、「粽子」,大概要到6歲左右的自閉癥孩子才能完全掌握這些發音?。


如果自閉癥孩子只有3歲,家長卻以為通過大量口肌訓練后,自閉癥孩子就能把話說清楚,這是不必要而且不太可能發生的。另一方面,如果過早改正自閉癥孩子的發音而不教TA們如何在生活運用,TA們的語句只會像壞掉的唱片,或許某幾個字能說得清楚準確,但說來說去只有幾個字,其他人不明所以,結果還是無法完整傳遞訊息。


以障礙類別來說,?口肌訓練適用于口腔肌肉功能性活動受損的人士,如——唐氏綜合癥、唇顎裂、腦癱、言語失用癥、中樞性構音障礙、運動性語言障礙等?。如果家長看到自閉癥孩子吃東西沒有問題,就可以初步排除自閉癥孩子是因為口肌問題導致的言語問題了。


-02-
認識自閉癥孩子的口肌發展

口腔肌肉發育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若自閉癥孩子在各年齡層有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可多加留意TA的口肌發展是否出現異常:


1歲時,還是經常出現嘔吐反射,吞下半固體食物(如:白粥)時嘴唇不會合上,咀嚼期間嘴唇和臉頰很少活動;


1歲半時,咀嚼時嘴唇不會合上,吞東西時舌頭經常伸出來,用杯子喝水時,水經常從嘴巴流出;


2歲時,經常流口水,未能使用吸管喝水,未能自如咬食肉類或較堅硬的面包;


3?歲時,咀嚼時無法把食物從一邊轉移到另一邊,咀嚼時舌頭很少活動。



一、先做專業評估




相信科學系統的解決方案才是對自閉癥孩子最有利的。一個完整的評估包括了解個案史、口腔結構、語言理解和表達、說話清晰度、家長的問題和期望等,以分析其整體溝通功能。


評估過程若發現自閉癥孩子有發音問題,則會進一步觀察自閉癥孩子有哪些語音是可以透過視覺或聽覺提示發出,哪些是不可以。如果自閉癥孩子無法透過視聽覺提示發出某些目標語音,就會安排完整的口腔感覺和功能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分析是否需要在治療服務中加入口肌訓練,然后將評估結果和建議告知家長,在家長知情同意后再進行相關治療。


為了把握自閉癥孩子的干預時間,家長在為自閉癥孩子安排口肌評估及訓練時,建議多跟治療師溝通,以了解安排口肌訓練的目的和相關配合事項。


二、在家配合訓練





除了考慮帶孩子到外面做口肌訓練,建議家長積極配合課堂訓練內容,多帶著自閉癥孩子在家做,這樣才能夠促進訓練效果。


有很多簡單易操作的方法,例如可逐步增加稍微堅硬一點的食物代替自閉癥孩子日常軟綿、細碎的食物;從只能吃半固體食物→能吃固體食物→能吃堅硬的食物或者精細的需要吐出骨頭的食物,這樣慢慢地鍛練TA的口肌能力。


對于自閉癥孩子是否需要進行口肌訓練,建議先經過言語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再決定。不能單獨的只鍛練口肌,需要相應的做發音、語言理解和表達等溝通訓練,才能真正的支持和幫助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

相關推薦